仰 之 弥 高



只是自闭了,并不是不爱你了。

上世纪20年代末,美国资本家潇洒地倒过牛奶。

如今,湖南贫困小学生:“既然叔叔们可以,那么我们也可以!”

今天看到好多相关讨论,众说纷纭,角度刁钻。从牛奶种类、生产企业谈到扶贫制度……说实话,我对正在讨论的热门话题,一向惶恐。我很少有观点,因为本能地抗拒分歧,所以一直这些玩意避而不谈。

但是这次!

好了现在你以为我要发表观点了。

但是这次!

你还是猜错了小老弟。

我只想讲个故事。

这是我回忆里的故事,关于一个很好的人。这个人在我眼里好到什么程度呢,大概就是我心目中的好人模板。即在我任何渴望积极向善的时候,都会效仿的一个人。

可以说,她是我的老师。而她的职业,居然也是一位老师。更不可思议的是,她还是一个官儿。

她是数学老师,也是校里的书记。所以我一直叫她董老师。后来我才发现,这个顺序应该调换一下,她首先是董书记,然后才是董老师,毕竟学校里其他人都这样称呼。

董老师干的好事很多,这取决于她的细心。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,是她非常喜欢粗心的我。开个玩笑。

其实感受最深的要数,她力排众议,克服万难,为我们当时那个规模不大的子弟学校,开设了课间餐。课间餐的主要内容是——现磨豆浆!全校学生加起来,也只有500来人,她自己专门申请场地,购买设备,雇佣工人,硬是一个人,把那个小小的豆浆房,运作起来了。

那时候才零几年,学校和家长为学生们补充营养的观念,尚不太全面。再加上“每天一杯奶,强壮中国人”的宣传标语,家长普遍认为牛奶就是营养的标志。学生家庭条件都差不多,所以是各家各户自己订牛奶。那时订瓶装牛奶和订报纸一样普遍。单元楼的墙壁上,报纸箱和牛奶箱并排挂着。这就是有小孩上学的标志。所以小孩的牛奶,都是在家里解决的。当然,小孩的营养,家长也认为都被牛奶给解决了。

但董老师并不这样认为,她不知道从哪里得知,有乳糖不耐受这一说。在学生中一问,果然不少人有这类症状。她还向家长和领导传播了些说法,比如什么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不同,豆浆就是摄取植物蛋白的好途径。还说外面早餐铺的豆浆都不是原磨豆浆,不仅兑了水,还加了糖和香精。

其他领导当然不肯听她的,几百人的小学校,整这东西,纯属劳民伤财瞎折腾。更何况家长也没需求。家长这边,也不懂什么营养不营养的,平时大家都在单位里工作,习惯了什么都是听从上面安排,这次董书记这么一变通,反而有人在私下议论,她是动了歪脑筋要借此贪点钱财。

董老师当然没这心思。她就想办个豆浆房,只为了给学生多一种选择。

过了不久,一楼紧挨着书记办公室的房间,搬出了许多杂物,又搬进了不少设备。后来,豆浆房居然像模像样地开起来了。再后来,课间操的时候,大家都能喝上现磨豆浆。浓香醇厚,和外面早点摊上卖的,还真不一样。学生都爱这种豆浆。我现在还记得当时豆浆的味道,还有每次课间跑操结束后,立刻喝到豆浆的感觉。

这算是董老师做的最好的一件事了。

后来听说,董老师为了办成这事,联系到教育局了。

再后来听说她还升官了。

多纯粹的年代。

评论(2)
热度(49)
© 不献梨云 | Powered by LOFTER
回到顶部 ∧